導 覽 選 單

回首頁

祝福與勉勵

挑戰與成長

專業與服務

迴響與肯定

歷年大事記






曾聰智前董事長感言

author 前董事長 曾聰智

經過 30 年(若以我接受經濟部的委託成立服務團的時間計算,則已 36-37 年),依舊充滿活力的成長,這種發展,除了歸功於領導人的卓越、同仁們的進取努力外,大概也可以提一下組織文化的作用了。

正直、專業、創新、務實、服務,這個從服務團時代就建立起來的傳統,總是堅持一種作業模式,那就是集合內、外部最適當的技術能力,深入現場,掌握問題,分析資訊,提供解決方案,並且回饋給主管單位在制訂或調整政策時的建議。這種做法,既創造了三贏,也建立了綠基會在場域上的公信力,「綠基會」早就是一個有口碑的品牌。

在 20 年感言中我曾提到,當初由「環策會」轉為「綠基會」的要件中,有一項是要使組織所提供的服務能切合時代推演所造成的需求變化,所以是要不斷面對挑戰,領先並創新的運作,這是永續生存的必要,也是競爭力的依據,果然,翻閱簡介得知,綠基會在協助客戶「強健體質」、「綠色加値」和「形象提昇」上,在不同的時期都能有適切和引人入勝的議題回應,其中有新的標的如「循環經濟」,也有需要不斷精進的題目如「能源效率」。當然,我離開綠基會(或許也可說失聯)已有許多年,對於同仁在這兩個議題上的工作內容並不知悉,但仍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請教同仁。

要讓「資源再生利用」脫離補貼進而產業化成靜脈產業,也許不能不深入考察該領域的市場秩序和規模、技術發展、資本流通、人力資源等面向的現況。

市場上,除了產品出路不流暢以及社會普遍缺乏了解和支持外,可再生資源的資訊從來就失眞、再生品有時得與新品進行不對稱的競爭(這在今年因 COVID-19 引發對塑料的熱衷以及石化業不景氣,加劇了再生塑料與新塑料的價格戰可淸楚看到)、不肖業者拿新品冒充賺補貼、業界合法與非法混雜且多為小規模家族企業社的經營模式、財報不實且不使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AAP)、再生技術研發乏力等等,說明靜脈產業要成形,得先突破一些非常頑固的難關。

以財報和會計原則為例,規模化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模式,因為唯有如此才有進、銷項的議價/定價能力,才能進入資本市場集資並吸引高端人力資源,才能有計畫亦在技術上研發創新。但要規模化,財報不能不實,會計不能停留在小公司才適用的同業利潤書審,但這部分,家族型的業者和政府均不願正確面對。

不過,使可再生資源的資訊不再失眞,利用 IoT 技術先行建立某些可資源化物品的回收體系,也許是較容易上手的項目,藉此應可較淸楚的掌握流向和流程,因而讓市場秩序步入正軌,甚至從有 IoT 技術的回收體系中,發掘更多的有效對策。這些是我的看法,也是疑惑,提出來盼能和同仁互相交流、學習。

我國的能源政策包括了節能和儲能,綠基會在節能領域是社會的前導,貢獻良多,並且促成一個本土「能源效率產業」的誕生和成長。

目睹人工智慧的崛起與快速拓展,節能必然也會因它而受惠,比如把AI設計成工業製程中能源使用的「忠實的看守人」(watchdog),即時監測能源使用情形,並立即和生產資訊比對,做出即時告知或主動糾正,這種趨勢應該很快就會成為業界的慣常做法 (Common Practice),此外,因應天氣預報和產線排程,預測未來的尖峰需求並做出調配或排程管理,以避免超約罰款,也會是「節能型 AI」的標準功能。

《電業法》已朝市場自由化邁進,《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也鼓勵用電大戶採用綠電,直接參與發電和售電,「儲能」在這領域就成了受歡迎的操作單元,它既能儲存綠電產生的再生能源,也會有效完成需量調節。

而由於有 B to B 甚至是 B to C 的售電行為,當今在金融界起步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也一定會有一席之地。

節能的監測通常會得來一堆數據,“Better data collection demands better data analysis”,這是常識,但用戶通常不見得具備分析評量這些能效資料的能力和資源,不讓其成為廢物且將它轉化成可協助用戶成就卓越的利器,這會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業務。

綠基會已把「空調系統吸附式全熱交換器」商業化,而面對「智慧型城市」(Smart City)的浪潮即將興起和 AI 與 5G 運用的不可擋,綠基會也許也可以找到另一片天。

20 世紀中葉以來,逐漸明顯的氣候變遷、驚人數量的廢棄物(尤其是塑膠)以及多次的核試爆,已造成地球地質永久改變的可能,並使地球向另一個新的「地質時代或紀元」邁進,事態的確嚴重,難怪 2000 年荷蘭大氣化學家,也是 1995 年諾貝爾獎得主 Paul Crutzen,宣稱地球已經進入「人類世」。

所以節能與減廢或資源回收再生,是全人類要尋求「自我救贖」刻不容緩的任務,這是沉重的承擔,也是光榮的任務,綠基會有幸做為前導者參與其中,並且卓有成就,個人做為綠基會的創始夥伴,心中深感安慰,並且也因為能分享諸位贏來的光榮和驕傲,感到無比幸運。

當然,綠基會不可能是所有難題的解決者,但做為前導者,理應也是位帶動者,去激發各利害關係人的啟蒙和行動,用超越工程師的思維,改以宏觀和開創者及經營者的胸懷面對問題,將更能做出感動人的事業。

30 年了,一路成功,眞的了不起,恭喜綠基會。而未來,我相信,同時也祝褔,綠基會會是台灣社會中永續不滅的正能量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