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覽 選 單

回首頁

祝福與勉勵

挑戰與成長

專業與服務

迴響與肯定

歷年大事記






節能這門好生意─
談能源技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

author 專業二處 陳宗逸

臺灣能源技術服務業 (Energy Service Company,以下簡稱 ESCO) 係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屬於新興之整合型產業,除了具備異業整合特色外,亦具備跨領域之節能整合應用技術特色,以及多元化發展空間。

其中 ESCO 典型的商業模式─節能績效保證專案,其特色為透過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分期償還專案改善計畫所需的經費,至專案期滿後,設備歸屬能源用戶,能源用戶無需額外編列其他經費投入節能計畫,即可享有節約能源所帶來之好處,可有效解決能源用戶投入節能改善時人力及經費不足等問題。

然而 ESCO 業者多為中小企業,其本身發展上常常面臨市場拓展不易、資金能量不足、人才覓得困難等問題。本會為協助 ESCO 產業發展,藉由能源局所提供之資源推動包含:

  • 1. 發展節能績效保證專案
  • 2. 培訓節能技術服務及專業人才
  • 3. 建立節能績效量測驗證機制
  • 4. 健全產業資金取得管道等輔導措施

協助我國 ESCO 產業於市場、人才、技術及資金等面向建立優質產業發展環境,並引導工商產業能源用戶導入 ESCO 機制,進行節約能源改善工作,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落實我國節能減碳政策目標,達成政府、產業及用戶三贏之局面。

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趨勢

本會自民國 87 年開始,參採美日成功經驗引入 ESCO 商業模式。而為加速落實推動 ESCO 產業發展,先後於民國 94 年及 97 年邀請產業先進及業者,輔導成立「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及「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ESCO 業者正確與專業的知識,建構業者與業者、業者與客戶的溝通平台,並與政府形成夥伴關係,共同突破推動節約能源工作之障礙。

另外,本會亦於民國 95 年成立「能源技術服務產業推動辦公室」專責單位,作為環境建構、產業推動與輔導的單一窗口,而該辦公室針對環境法制、投資金融、專案支援、推廣策進及量測驗證等五面向,協助排除產業發展障礙。

於各界共同努力下,ESCO 公 (協) 會會員由發展初期的 20 家,持續成長至 108 年的 318 家,而廠商之技術領域更橫跨冷凍空調工程、節能工程、監控系統、燃燒及電能管理等各節能技術領域。產業產值更是由民國 94 年的新臺幣 3.7 億元,大幅成長至 108 年的 161 億元,如圖 1 所示。

我國 ESCO 產業產值調查結果

圖1 / 我國 ESCO 產業產值調查結果

隨著政府推動 ESCO 產業發展及訂定強制性能源法規,帶動產業成長動能,部分知名大型企業紛紛成立子公司,或藉由其能源部門推動相關業務,並透過與其他中小型 ESCO 業者合作共同承攬專案,以發揮大帶小之功能,提升 ESCO 產業競爭力。近期產業發展如下所述:

1. 能源用戶改善需求增加:

隨著強制性法規訂定及產業商業模式普及,用戶對於 ESCO 需求漸增,目前已有多家知名企業或大型能源用戶導入ESCO 模式進行節能改善,如福華飯店、大潤發、肯德基、摩斯漢堡、統一超商、屈臣氏、故宮博物院、友達光電、日月光及環球晶圓等。

2. 大型企業投入產業:

已有多家知名大型企業 (如中華電信、大同、明碁等) 自行投入或採成立節能公司方式,投入 ESCO 產業並承接改善專案。ESCO 廠商資本額超過 1 億元之企業占比,由民國 102 年之 30% 提升至民國 108 年之 41%,其中資本額超出 10 億元之企業占比高達 16%。

3. 民間資金持續引入:

租賃公司投入ESCO 產業成為專案出資方(如中租迪和及華開租賃等),可降低業者資金壓力;另部份銀行已建立或規劃 ESCO 專案融資,運用合約貸款或項目合作方式挹注專案資金或 ESCO 業者。

4. 節能改善技術逐漸朝向系統化改善:

透過示範補助計畫引導及基於系統化技術逐步成熟,ESCO 業者所提供之節能改善技術除設備本體汰換外,亦結合可視化及智慧化等控制技術,為客戶提供系統化改善與提高節能成效。

ESCO 產業推動策略及成效

ESCO 產業發展雖已逐漸成熟,但仍面臨下列發展障礙:

  • 1. 能源價格偏低,專案回收期過長
  • 2. 業者缺乏製程端節能改善技術,製造業市場拓展不易
  • 3. ESCO 為跨領域整合技術,關鍵人才養成難度高
  • 4. 產業投入者眾,市場逐漸削價競爭

為帶動產業成長,解決產業發展面臨之問題,於「提升能源技術服務產業技術能量,強化節能工作深度與廣度,使我國成為亞太地區節能標竿國家」發展願景下,參考國外推動成功經驗及國內發展環境,在「帶動市場產值躍升」及「產業體質轉型」等目標下,提出 ESCO 產業推動策略如圖 2,相關重點推動措施說明如下:

ESCO 產業推動策略示意圖

圖2 / ESCO 產業推動策略示意圖

(一)市場產值躍升

1. 推動節能績效保證補助計畫:

針對用電契約容量達 100kW 之用戶,提供20~40%之補助經費,促成用戶導入 ESCO 模式落實改善。
至民國 109 年累計補助 400 案,示範補助金額 15.5 億元,帶動 62.8 億元 ESCO 產值,節電效益約 3.1 億度,相當於減少 17.9 萬公噸 CO2 排放量,推動成效如表 1 所示。

2. 建立媒合管道:

邀請未達成節電目標之公部門及能源大用戶,辦理產業媒合會議,每年吸引至少 400 位以上用戶及 20 家以上 ESCO 業者參與,協助帶動 ESCO 商機 8.8 億元,期藉由直接交流媒合,加速能源用戶落實節能改善,推廣能源技術服務之產品。

3. 辦理公部門 ESCO 採購輔導:

成立專責窗口提供公部門辦理 ESCO 採購各項輔導及諮詢,並培訓公部門辦理採購人員,邀請具執行績效保證專案經驗之採購人員分享作法與經驗,累計培訓 170 位學員。

(二)ESCO 產業轉型

1. 辦理製造業行業別節能技術培訓班:

與各行業別研究機構合作,針對製造業 (如紡織、金屬加工、化工等行業) 關鍵節能技術辦理超過 10 場次培訓班,累計培訓逾 500 人次 ESCO 業者。

2. 建立人才鑑定制度:

促成 ESCO 公協會積極辦理「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職能基準鑑定,協助認證逾 50 位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工程師。

3. 引入民間資金:

整合既有信保、第三方技術審查及資金提供機構等單位,推動節能計畫作為融資擔保模式。目前產業融資平台共計 12 家銀行及租賃業者,協助 ESCO 產業提供專案所需資金,近 3 年成功建立 12 案產業融資案例,融資額度達 1.2 億元。

4. 強化量測驗證技術:

與學術單位合作,完成研擬照明、熱泵、空調、空壓…等 28 項本土化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方法文件。
另與國際能源效率評估組織合作,引進節能績效量測與驗證專業人員訓練,取得國際量測驗證組織 (Efficiency Valuation Organization, EVO) 之 CMVP (Certified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 Professional) Level3 證照 259 張及 CMVP Level4 證照 3 張。

歷年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示範推廣補助計畫績效統計表
類型 家數 專案金額
(萬元)
補助金額
(萬元)
節電量
(萬度)
節能量
(公秉油當量)(公秉油當量)
減碳量
(公噸)
平均節能率
(%)
政府機關 41 44,478 10,953 1,791 1,810 9,960 47.07
公立醫院 35 57,115 14,971 2,394 3,605 16,794 43.42
公立學校 51 71,231 18,204 2,301 3,306 15,594 51.13
低碳社區 8 878 432 102 98 547 61.17
服務業 135 244,280 61,681 11,729 12,639 64,913 40.66
製造業 130 210,024 48,790 12,565 14,466 71,925 32.56
合計 400 628,006 155,031 30,882 35,924 179,733 40.51

※欲閱讀完整表格請將設備轉為"橫向"※

未來展望

近年來我國能源技術服務業在政府積極推動下,無論在產業產值、就業人口及廠商數量上均有大幅度成長,產業已由萌芽期逐漸進入成熟期。相較其他亞洲國家,我國能源技術服務業已具備成熟之節能技術、量測驗證及市場快速因應等能力。

參考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成功經驗,我國 ESCO 業者除提供節能改善、設備效率提升等服務外,亦積極投入電力需量反應、儲能設備建置、後端能源管理等項目,擬藉由微電網之建構方式,協助用戶進行節能改善,除可落實節能改善外,亦可維持用戶供電的穩定性;而目前隨著

  • 1. 台商回流及部分國外知名大廠在台設廠,電力供給將逐步吃緊
  • 2. 再生能源鴨子曲線將逐步發生
  • 3. 儲能設備價格可望於未來下修

等因素,未來儲能及需量整合市場將逐漸形成,因此, ESCO業者在在未來應著重:

  • 1. 投入儲能技術
  • 2. 以聚合商方式投入需量反應
  • 3. 發展系統化改善技術

等,藉以加值 ESCO 商業模式的應用,打造下一波產業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