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基會通訊第37期:企業經營 VS 社會責任
2014年8月出版
簡介
編者的話
管理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倡用「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打造企業下一波競爭力已明確描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精義。相對於「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則主張將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與企業競爭優勢結合,並創造出企業追求「永續經營」的競爭力。可見目前企業社會責任已不再是傳統觀念的慈善活動或捐贈及塑造企業形象的工具,而是提昇企業競爭力與檢視其商業活動是否符合道德規範等以協助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因子,也是彰顯企業社會價值之所在。
本期專題以論述「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為開端,詳細闡釋CSR的內涵與範疇及如何實踐以增加企業社會價值,並特別邀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黃正忠總經理撰文,提出了運用六項觀點,整合全球最新的CSR發展趨勢,來解析企業如何轉化CSR為長期價值的重要關鍵,希望有助我國企業經營階層能夠更加瞭解將CSR內化到商業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具體實踐CSR的方向與領域。另外同時邀請台積公司許芳銘處長以及國泰金控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廖昶超總幹事分別撰文分享如何將公司內的專業與社會做更好的結合,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Senge)指出「人類是萬物之靈」的世界觀和「企業最大的目的是獲利」的工業時代思維,讓人類一步一步走上終結之路。永續才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道路。追求永續的企業,不會以製造問題的思維來解決困境,會不斷思考如何創造組織利潤、自然資源和人類社群的三重盈餘;面對全球追求「永續發展」的未來,企業經營應特別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並透過綠色創新、綠色成長,達到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成為新型「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的典範。
全文